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锦字缄愁倩谁寄。算浮生、总是会少离多,盼负却、灯下花前月底。
记曾留后约,何事蹉跎,冷落银屏旧时意。寄语远游人、知否闺中,空望断、归舟天际。更莫问、相思几多深,也不说、相思这般滋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古代诗词语言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的内容,注意题目的提示词“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锦字缄愁”等,根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答案】
①这两句写分别之后,诗人思念之情难禁;②这两句写对远游人寄语的想象与设想,表达出闺中女子的期盼与哀怨;③这两句说不要问相思有多深,也不要说相思有这般滋味,言外之意是说不必多问,也不必多说。
【赏析】
此词抒写了离别之苦和对远游人的深情厚谊,含蓄蕴藉,情真意切。上片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开首两句即点明离别之后的孤独与凄苦:“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这两句是说,由于没有事先约定好时间,就匆匆分别了,而且一别就是千里之遥,彼此之间隔着重重高山。“无端”一词,说明两人相别的缘由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由于某种偶然的原因而造成的。“锦字缄愁”四句则是说,自从分别后,就盼望着能够收到对方的书信,把心中的忧愁倾诉在信笺里。但对方却迟迟未来,不知是否已经收到了自己的来信。作者在此处用了一个典故——“锦字”,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宫乐府歌女李夫人病亡后,汉武帝非常悲痛,便为李夫人作了一首《李夫人曲》,其中有“落梅如雪满天飞,拂了一身还满衣”等句。后来,李夫人就托黄门郎带去了一块帛书,用锦装成的信封装起来,上面写着她的姓名和离恨。因此人们就把这种情书叫做“锦书”。这里,作者借用这个典故来表明自己期待回信的心情。但是,“算浮生、总是会少离多,盼负却、灯下花前月底。”“算”在这里是“算数”的意思。“浮生”,佛教用语,指人生,也就是俗世生活,也泛指一切生命活动;“会”,会合、团聚;“少离多”,指相聚的时间很少,分离的时间很多;“负却”,辜负的意思;“灯下花前月”,指夫妻二人在一起赏花观月时的情景,也是他们夫妻恩爱的见证。从这句开始,作者笔锋一转,由期盼回信转而描写与爱人分离后的寂寞生活。“记曾留后约,何事蹉跎,冷落银屏旧时意。”“记曾”二句回忆当初双方曾经互相留下过约会的承诺,可是现在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兑现,只能白白地错过机会,白白地辜负了美好的时光。“银屏”指装饰精美的屏风;“旧时意”指以前曾经有过的约定和想法。“寄语远游人”五句,作者设想远方的游子听到妻子对他的思念和牵挂后的反应与想法:“知否闺中,空望断、归舟天际?”“知否”,知道吗?“闺中”指妻子居住的地方;“归舟”,指丈夫乘船归来;“天际”,天边。意思是说:你可知我的心中多么思念你!然而,我又不能直接向你表白,只能默默地望着你在天边的归舟。最后一句“更莫问、相思几多深,也不说、相思这般滋味”,更是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念之情。这两句是说:不要问你的相思有多深,我也不说你相思的滋味如何。言下之意是说:我对你的思念比海深得多,但我不说出来,只让你去猜想。
下片主要描绘了闺中的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无限思念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上片末两句是说:“记曾留后约,何事蹉跎,冷落银屏旧时意。”这两句是对上片末句的重复,不过这次是从对方的角度来说。“何事”二字紧承上句的“蹉跎”,表示一种惋惜。“银屏旧时意”是说:当初你们夫妻在一起的时候,曾经留下过许多美好的愿望和约定,如今都已成为过去的事情了,那些美好的回忆都已经被冷落了。下片三句“寄语远游人、知否闺中,空望断、归舟天际”,则完全是闺中女子的口吻。她通过向远游的人诉说自己的心声,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处境和自己的心情。“更莫问”三句则是说:你不要问我对你的思念有多深,也不要说我相思的滋味如何。言外之意是说:我对你的思念比海深得多,但我不说出来,只让你去猜想。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手法,将闺中女子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