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牖户,是罗浮西麓。
地道潜通到句曲。
羽人家石上,掩映楼台,花木里、往来浮丘伯叔。
稚川曾此住,丹井珊瑚,流出泉声似哀玉。
社事待重开,士女西园,金钱掷、大家丝竹。
笑白发、毵毵上头来,却不少诗仙,暮年轻福。
【注释】:
朱明:夏天正午太阳当顶。牖户:门窗。罗浮:山名。西麓:在山的西侧。地道:地下通道。句曲:山峰名,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境内。羽人家石上:羽人之家,指道教羽客居住的地方。掩映:遮掩映衬。稚川:晋代道士葛洪,字稚川,故称稚川。丹井:炼丹之井。珊瑚:一种珍贵的宝石。流泉:泉水从井中涌出。社事:《太平经》中记载的祭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雷雨、水火土木等神的祭礼。待重开:等待重新开放。社事:指《太平经》中的祭祀活动。金钱:用铜钱或银钱投掷。大家:大众,众人。丝竹:古代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总称。
【赏析】:
这首词为咏叹道教羽士生活的词篇,通过描写羽士们居处环境及生活情态,抒发了对羽士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的起韵“浮丘石上作”,点明题旨,即作者所要描绘的对象是羽士。首句写羽士的住地,“朱明牖户,是罗浮西麓”。这两句是说在朱明时节(夏至前后)阳光正照的时候,羽士们就居住在罗浮山脉的西麓,他们住在石洞里,过着神仙般的清静无为的生活。“地道潜通到句曲”一句说明他们的居处有地下通道通向附近的句曲山。“道人”是道家修炼者的称呼,这里指羽士。“羽人家石上,掩映楼台,花木里、往来浮丘伯叔。”这几句写羽士们的住所,在石洞的入口处掩映着楼台和花木,来往的人都是羽士。“伯叔”指同辈的道士兄弟,这里是泛指。
“稚川曾此住”,“稚川”是东汉道士葛洪的号。葛洪曾在此地居住过,所以这里说他曾经在这里住过。“丹井珊瑚,流出泉声似哀玉”,写的是他住的石洞里有一口炼丹用的井,井里的水清澈如珊瑚,泉水发出的声音如同悲哀的玉石一般清脆动听。“丹井”是指炼制丹药的井。“丹”是炼制的丹药,此处借指炼丹。“珊瑚”,是一种珍贵的宝石,古人认为它是天上的宝物。“流泉”是指泉水从井口流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似哀玉”指的是泉水的声音犹如悲哀的美玉般悠扬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社事待重开,士女西园,金钱掷,大家丝竹。”这句说的是道教节日的祭祀活动即将到来,男女信徒们聚集在西园欢庆,大家用金钱投掷,欣赏丝竹音乐。“社事”指的是道教节日的祭祀活动,包括祭祀天神、地祇、山神、河神等各种神灵的活动。“金钱”是用铜钱或银钱投掷的游戏,是古代的一种娱乐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于娱乐活动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大家丝竹”指的是丝竹音乐,这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一种形式,通常用七弦琴、笙、箫、筝等乐器演奏,其音调优美,节奏舒缓,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最后两句:“笑白发、毵毵上头来,却不少诗仙,暮年轻福。”这两句话表达了词人在赞美羽士们的高洁品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白发”指的是年老的人,而“笑白发、毵毵上头来”则形容了羽士们年迈而又不失风采的状态。“诗仙”是指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才横溢,被誉为“诗仙”。而“暮年轻福”则是说年轻的人应该珍惜时光,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整首词通过对羽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境界,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