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冬夜

数声银箭,又历过、云山千里。叹好梦难凭,幽欢无据,赢得一番憔悴。起向纱窗恹恹坐,独自个、没些闲事。便熏暖衾窝,依然再睡,也无滋味。
犹记。年时欢聚,倚娇佯醉。把翠钿轻卸,玉梅笑撚,问道閤门关未。惆怅别来,年华如瞬,又是淹淹残岁。无限恨,空有灯前剩酒,枕边清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郎神·冬夜》是一首由清代诗人俞士彪创作的词,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感慨。以下是对该词的介绍:

  1. 作者简介:俞士彪,原名飒,字季瑮,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人,曾官任崇仁县丞,并与多位文人雅士有过文学上的交流和唱和。他的诗词作品集为《玉蕤词钞》。
  2. 词作原文:《二郎神·冬夜》数声银箭,又历过、云山千里。叹好梦难凭,幽欢无据,赢得一番憔悴。起向纱窗恹恹坐,独自个、没些閒事。便熏暖衾窝,依然再睡,也无滋味。犹记。年时欢聚,倚娇佯醉。把翠钿轻卸,玉梅笑撚,问道閤门关未。惆怅别来,年华如瞬,又是淹淹残岁。无限恨,空有灯前剩酒,枕边清泪。
  3. 词作鉴赏: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冬夜中的孤寂感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对往昔欢乐时光的回忆与怀念。”数声银箭”四句,用“又历过”和“千里”等词语传达出时间的流转和空间的距离,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叹好梦难凭,幽欢无据”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但无法把握的梦境的遗憾和对于曾经亲密欢聚时光的怀念。
  4. 词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二郎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神祇,既是官方视他为皇帝敕封的王,又是道教仍沿用赵二郎的神号。二郎神的形象复杂多变,既具有上界天神的神圣威严,又有着人间英雄的英雄气概。

俞士彪的《二郎神·冬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面貌的文献。通过对该词的理解,不仅能更好地欣赏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情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