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寓楼迟吴渔门不至

只有吴公子,频来慰客愁。
空山悲落日,积雨卧清秋。
贫贱余青眼,艰难到白头。
孤怀无可寄,为尔一凭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山寓楼迟吴渔门不至》是清代诗人冒春荣的一首五言律诗。冒春荣,字寒山,号葚原,生于清代如皋,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其作品风格多样,涉及咏史抒怀、送别怀人等题材。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诗歌主题:《吴山寓楼迟吴渔门不至》通过描绘吴渔门(吴公子)频频来访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其到来所带来的慰藉。这种频繁的访问象征着友情的深厚和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同时诗中流露出诗人自身的境遇以及因贫贱而无法表达真挚感情的遗憾。

  2. 诗歌意象:诗中的“空山”、“落日”等自然景观与“孤怀”、“艰难到白头”等人物状态相结合,共同构建了一幅秋日空山、暮光渐逝的图景。这样的背景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也加深了读者对于诗人孤独心境的共鸣。

  3. 诗歌形式:这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其格式规范,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成章。这种严格的格律形式使得诗歌在结构上更加严谨,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美上的秩序感和节奏感。

  4. 诗歌情感:整首诗句句紧扣“迟吴渔门不至”的主题,通过对比吴渔门的到来与诗人自身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及对当前困境的无奈。特别是最后两句“为尔一凭楼,孤怀无可寄”,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期盼。

冒春荣的《吴山寓楼迟吴渔门不至》不仅是一篇描写友情与个人遭遇的诗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关于人生、友情乃至自我价值的深层次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