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寓南安郡楼

微觉人间忧患长,树头寒雾减春光。
儿时书卷存馀味,静日江山但坐忘。
雨脚减收延返照,蛛丝何意近雕梁。
野梅吹尽无人见,辜负高楼一夜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移寓南安郡楼’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官员的迁居生活,展现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以及作者对人生和自然景色的深深感慨。
我将为您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张籍(766年—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与王维并称“王、王”,其作品多涉及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
  • 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包括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尤其擅长描绘社会底层的生活和人物心理。
  1. 诗作内容
  • “移寓南安郡楼”中的“移寓”指的是官员因各种原因而搬迁到南方某地居住。
  • 诗中描述了这位官员因工作需求或个人原因,不得不离开他熟悉的生活环境,迁移到远离家乡的地方。这种迁移往往伴随着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未知环境的担忧和不安。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山川、河流、树木等,构建了一种既真实又带有诗意的场景。这些自然元素被用来象征官员的内心世界和对过往生活的怀念。
  • 情感深刻:诗中透露出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新环境的适应困难。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 语言简练:尽管诗中涉及许多细节,但诗人使用的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这种简练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精炼,也更加易于传诵。

‘移寓南安郡楼’不仅是一首描述官员迁徙生活的诗,也是一首富有深度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官员的内心世界和他所面临的困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