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 春草,和玉田春水韵

风暖谢池波,做芊绵一篇,柔情催晓。前路碧成丝,平芜尽、山外烟痕如扫。朝光暮影,嫩晴消息欺寒小。曾藉芳茵人去后,暗惹浪吟颠草。
年年寒食清明,寸心萦、恐负慈晖过了。时节杳花初,仍青遍、金勒万屯嘶到。莺歌怨晚,夕阳纡径■帘悄。弥望天涯都是恨,江柳又吹棉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春草,和玉田春水韵》是词人姚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不仅展示了词人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厚功底,也体现了其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通过具体分析该词,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理解:

  1. 文学背景
  • 作者介绍:姚华(1876年—1930年),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书画家和学者。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曲、书画等多种形式,且涉猎广泛,在多个领域都有所建树。
  • 词牌名:《南浦》是一首具有特定格式的词牌名,通常用于填写江南地区的景致和情感。
  1. 艺术特色
  • 抒情手法:姚华在《南浦·春草,和玉田春水韵》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技巧,如使用“芊绵一篇”来形容春天的景色,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柔情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 意象描绘:姚华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结合,通过对春草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以及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绪。
  1. 文化意涵
  • 季节象征:词中的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循环往复规律的认识及感慨。
  • 情感投射:通过春草和春水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同时也透露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1. 艺术价值
  • 风格特点:姚华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既继承了传统诗词的精髓,又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 审美影响:他的这些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之一,对后世的诗词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推动作用。
  1. 历史意义
  • 时代背景:词作的创作时期正值清末民初,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为词作增添了浓厚的时代色彩。
  • 思想倾向: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及忧患意识,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文化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南浦·春草,和玉田春水韵》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它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通过这首词,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美和人情味的独到把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