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暖谢池波,做芊绵一篇,柔情催晓。前路碧成丝,平芜尽、山外烟痕如扫。朝光暮影,嫩晴消息欺寒小。曾藉芳茵人去后,暗惹浪吟颠草。
年年寒食清明,寸心萦、恐负慈晖过了。时节杳花初,仍青遍、金勒万屯嘶到。莺歌怨晚,夕阳纡径■帘悄。弥望天涯都是恨,江柳又吹棉少。
【注释】
南浦:指江边。
和玉田春水韵:即和王献之《春水》诗的韵。
谢池:指晋王羲之爱妾谢道蕴的住所,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芊绵:形容细长柔嫩。
柔情:指春风。
催晓:叫醒春天。
平芜:平坦的草地。
烟痕:夕阳余辉照在原野上的一片淡紫色光晕。
朝光暮影:早上的阳光傍晚的阴影,比喻光阴的易逝。
寒小:微寒。
芳茵:香草。
浪吟颠草:指随风飘荡的柳絮。
年年:每度。
慈晖:母亲或长辈的恩泽。
杳花初:花开得非常茂盛。
金勒: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马络头。
莺歌怨晚:黄莺啼叫得很凄怨。
■帘悄:风吹动着窗幔的声音。
弥望:满眼望去。
天涯:天边的远地。
江柳又吹棉少:柳絮又飞起来了。
【赏析】
此词以咏物寄情,借咏南浦春草、春水,抒写对故土亲人的怀念之情和报国无门的忧思。上片咏南浦春草。开头二句写谢池波暖,草绿如绵,春意盎然,“做芊绵一篇”是说南浦春草长得十分茂密。三句写春草迎风摇曳,催人晓梦。四句写春日里,平野上草木繁盛,远处的山色也变得朦胧了,像披上了一层轻纱,而那缕缕轻烟似的夕照则映红了大半个天空。五六两句写春光虽好,但人们却不能不感到时光流逝的无情,因为春天一去不复返了。下片抒发作者思念家乡,报国无门的愁绪。首句“年年寒食清明”,点出时令,说明又是一年寒食清明时节,而自己却身在他乡,无法回去扫墓祭祖,所以心中不免有一丝愧疚感。二句写春天的景色,但诗人的目光却紧紧地盯着远处的花树。“恐负慈晖”一句是说,自己不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辜负了她的期望,内心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三句“时节杳花初”,是说春天来了,花都开了,可是自己的国家却依然战乱不已,百姓流离失所。最后两句写自己在异乡看到夕阳西下,柳絮纷飞,不禁想起了家乡的景致,更增添了几分思乡之情。全词以咏物寄情,借咏南浦春草、春水,抒写对故土亲人的怀念之情和报国无门的忧思。语言清新流畅,意境优美,情感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