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碧影摇空,卷晴烟,恰似奁开清晓。
昨夜报方生,村南北、已把游尘净扫。
棹歌何处,鸳鸯惊散圆沤小。
梅雨几番添几尺,渐没汀洲芳草。
坐来天上浮查,指弯环溪路,仙源近了。
萍藻半浮沉,苔矶湿、知有浣纱人到。
相思渺渺。
桃花溪上离筵悄。
倘见渔郎须问讯,流过落红多少。
南浦春水用张玉田韵
一碧影摇空,卷晴烟,恰似奁开清晓。
昨夜报方生,村南北、已把游尘净扫。
棹歌何处,鸳鸯惊散圆沤小。
梅雨几番添几尺,渐没汀洲芳草。
坐来天上浮查,指弯环溪路,仙源近了。
萍藻半浮沉,苔矶湿、知有浣纱人到。
相思渺渺。
桃花溪上离筵悄。
倘见渔郎须问讯,流过落红多少。
注释:
①“南浦”即指南浦渡。张玉田:南宋词人张元干(1091-1170)字子干,号芦川居士,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金兵南侵,张元干请缨,被任为建康府通判,因抗命不屈遭贬谪,在南浦江边投江自尽。
②“春水”:春天的河水。
③“一碧”:一片碧绿。
④“卷晴烟”:云霞飘荡在天空中。
⑤“奁”(lin)开:打开妆匣,这里指打开窗户。
⑥“昨夜”二句:昨夜报方生,就是昨天晚上,方生是作者的朋友,这里指朋友的船。
⑦“棹歌”:划船时唱的歌。
⑧“鸳鸯”:一种水鸟,这里比喻船。
⑨“梅雨”: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故称。
⑩“汀洲”:水中的小岛或沙洲。
⑪“浮查”:水上漂浮之物。
⑫“仙源”:《列子》中传说黄帝曾经乘着云车来到青丘,见到一位女子,这位女子自称是赤水之湄,乘着龙而驾着凤,名叫女娲氏。后来黄帝就娶了她为妻。
⑬“萍藻”:水中的浮萍和草。
⑭“浣纱人”:洗纱的人,这里泛指洗衣的女子。
⑮“离筵”:离别宴席。
⑯“倘见”:倘若能见到。
⑰“流”:指流淌的水。
⑱“桃花溪”: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就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桃花源。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一首送别诗。诗人以“南浦春水”起兴,通过描绘春水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