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后一日雨中感怀

把酒临风进羽卮,云棚萝架半离披。
雨多九月寒应早,花失重阳开已迟。
一自累旬寻药裹,更从何地问禅期。
晚年欲受菩提戒,绮语犹惭江总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阳后一日雨中感怀》是清朝诗人纪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纪炅独特的笔触,描绘了重阳佳节之后的一个雨天的景致和情感体验,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以及修行的深刻感悟。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的内容与特点:

  1. 诗歌原文
    把酒临风进羽卮,云棚萝架半离披。
    雨多九月寒应早,花失重阳开已迟。
    一自累旬寻药裹,更从何地问禅期。
    晚年欲受菩提戒,绮语犹惭江总持。

  2. 主题思想:此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作者在重阳节后的雨天所引发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述(“雨多九月寒应早,花失重阳开已迟”),表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通过对个人修行经历的反思(“一自累旬寻药裹,更从何地问禅期”),展现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及其内心的纠结与挣扎。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体悟以及对未来道路的选择与决心。

  3. 艺术特色:在语言风格上,纪炅采用了简练而含蓄的手法,如“把酒临风进羽卮”中的“把酒”“临风”“进羽卮”等动作描写,既营造了节日氛围,又透露出诗人的闲适与超脱。在结构安排上,全诗遵循了七言律诗的规范,形式严谨,音韵和谐。特别是“晚年欲受菩提戒,绮语犹惭江总持”,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宗教情怀,也显示了其谦逊与自律的品质。此外,通过对自然界与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4. 历史背景:纪炅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纪炅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生活的反映。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文学创作的佳作。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5. 现实意义:对于现代读者而言,《重阳后一日雨中感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在这个快节奏和高压力的时代,人们常常被各种事务所困扰,而纪炅的诗作提醒我们,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寻找内心的宁静。通过学习纪炅的作品,现代人可以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学会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寻求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重阳后一日雨中感怀》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纪炅的卓越才能,更在思想上给予了读者深刻的启示。这首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读者细细品读与领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