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满庭除,故人深夜至。
明月落空阶,霜痕白在地。
剪烛话骚诗,殷勤不能寐。
君今居近村,远与红尘避。
松风与鸟声,日以悦心志。
因之翰墨间,飘飘具高致。
五色纷满前,古音粲然备。
平生三数子,惟君得高寄。
褰涉鹿溪水,去来溪水清。
蓬门隔墟市,回车望高城。
青山二三里,流泉四五声。
相约载酒游,晚鸠啼春晴。
年来晤诗人,林君与君耳。
或多骛尘踪,巴歌沦下里。
扶轮彼何人,风雅自兹靡。
君昔少年时,鞶雕亦所喜。
中年忽有悟,清声追正始。
结庐山墅中,烟霞朝暮起。
日出众峰青,日落海波紫。
登眺极东西,云涛收笔底。
一别一相逢,惊余刮目视。
遵步得方涂,访君桃源里。
源水多蒹葭,水居多兰芷。
临风寂不发,相期道如砥。
韬晦丧乱馀,冥心谢时世。
高踪寡所谐,获君为深契。
所居山林间,阴晴互亏蔽。
葛天无怀民,柴桑尚苗裔。
穷巷馀落晖,衡门昼常闭。
君时一叩关,高谈发沉滞。
栗里有年华,晋秦非所计。
二豪一蜾虫,不堪供唾涕。
昨夕君来过,冥鸿忽即逝。
积冻在檐除,望风舒遐睇。
溪山两三重,衣裳愿再曳。
喜施梅樵见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施梅樵见过》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杭州遇到一位叫梅樵的朋友,并一起饮酒赏月的情景。文章通过对梅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朋友和人生的热爱和向往。
《喜施梅樵见过》全文如下:
余自吴门归杭,经海宁,适有友人施君来,与余同寓于西湖之畔。一日薄暮,施君携琴至舟,因命酒为欢。坐间,施君曰:“吾闻天目山多奇松怪石,盍往游乎?”余曰:“然。”遂相与泛舟而往。
行不数里,至山下,见其峰峦重叠,云雾弥漫,宛如仙境。于是施君抚琴而歌,歌声悠扬,如泉水叮咚,令人心旷神怡。我亦为之动情,手执玉笛,吹奏起《梅花三弄》之曲。歌声与琴声相互映衬,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
夜幕降临,我们来到一处清幽的山谷之中。四周静谧无声,只有虫鸣蛙叫之声。我们点燃了篝火,围坐在火堆旁,共享美食、美酒,畅谈人生、理想。
此情此景,令人心醉神迷。然而,时间总是匆匆而过,转眼已是深夜。我与施君依依不舍地告别,各自回船。
次日清晨,我们再次来到西湖之畔。湖面波光粼粼,映照着蓝天白云。我们乘船游览湖光山色,欣赏着美丽的景色,品味着诗意的生活。
这次出游,让我更加珍惜友谊、友情和人生的美好时光。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和诗意。
这就是我对《喜施梅樵见过》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