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无锡望慧山作

峨峨九龙峰,千古以锡名。
无锡天下宁,有锡天下兵。
今方无锡时,四海何交争。
出山矾水浊,在山锡水清。
泉池分上下,水味别淄渑。
四面芙蓉馆,两傍杨柳亭。
泉品居第二,茶经岂定评。
何如凌绝顶,一揽太湖精。
太湖波渺渺,远水入冥冥。
我欲访梅里,已无泰伯城。
飙然过常郡,尚可试中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无锡望慧山作》是清代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人简介
  •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緒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开篇意境:“峨峨九龙峰,千古以锡名。”描绘了太湖西岸的九峰山——惠山的特点,突出了它的雄伟壮丽和历史沉淀。
  • 自然风光:“出山矾水浊,在山锡水清。”通过对水质的对比,表现了山势高低所带来的环境差异,同时也隐喻了人世间的纷争与和谐。
  • 人文景观:“泉池分上下,水味别淄渑。”通过泉水的分层和味道的差异,体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多样性。
  • 建筑之美:“四面芙蓉馆,两傍杨柳亭。”描述了无锡地区著名的建筑,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追求。
  1. 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和平时代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局动荡和社会纷扰的感慨。
  • 艺术手法:洪繻在创作此诗时,借鉴了唐诗的格律并融合汉魏宋元明清等多种文学风格,使得诗歌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清新脱俗。

《出无锡望慧山作》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后世的推崇,更因其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