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九龙峰,千古以锡名。
无锡天下宁,有锡天下兵。
今方无锡时,四海何交争。
出山矾水浊,在山锡水清。
泉池分上下,水味别淄渑。
四面芙蓉馆,两傍杨柳亭。
泉品居第二,茶经岂定评。
何如凌绝顶,一揽太湖精。
太湖波渺渺,远水入冥冥。
我欲访梅里,已无泰伯城。
飙然过常郡,尚可试中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他对慧山的赞美之情。

首句“峨峨九龙峰,千古以锡名。”描绘了慧山九峰耸立、景色壮观的景象。这里的“九龙峰”指的是慧山的九座山峰,它们如同九龙般威严壮观。

第二句“无锡天下宁,有锡天下兵。”则赞颂了无锡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无锡位于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被称为“天下兵”。这里的“无锡”,不仅是地名,也象征着无锡人民英勇善战的品质。

第三句“今方无锡时,四海何交争。”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感慨。虽然无锡现在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地方,但仍然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竞争和挑战。这里的“交争”比喻着各种竞争和纷争。

第四句“出山矾水浊,在山锡水清。”通过对山水的描述,展现了无锡不同环境下的自然风貌。出山矾水浑浊、在山锡水清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无锡山水之美各有千秋。

第五至八句进一步描绘了无锡的美景。泉池分为上下两层,水质纯净;四面芙蓉馆和两傍杨柳亭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风景各异;茶经中也没有对泉水品质的评价。这些描绘都体现了作者对无锡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第九句“何如凌绝顶,一揽太湖精。”则表达了作者向往登高远眺、俯瞰全貌的愿望。他希望登上慧山的最高峰,一览太湖的壮丽景色。这里的“太湖”是江苏省著名的淡水湖之一,以其美丽的湖泊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而闻名于世。

第十句“太湖波渺渺,远水入冥冥。”则是对太湖的进一步描绘。湖水浩渺无际,远处的水与天空融为一体,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冥冥”形容水面辽阔、深邃。

最后两句“我欲访梅里,已无泰伯城。飙然过常郡,尚可试中泠。”则表达了作者对无锡历史和文化的向往。他想去拜访传说中的梅里古城,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成行。尽管如此,他仍有机会去尝试中泠(一种古琴曲),感受无锡的文化魅力。这里的“泰伯城”是指古代吴国的首都,而“中泠”则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游览无锡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无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诗人以山水为画卷,以泉池为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中的哲理意味也十分浓厚,如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敬畏等。整首诗充满了豪放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