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注释:

七言今体台湾哀词四首 其一

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庾信的七言诗。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才华横溢,被誉为“文宗”。然而,他的命运却非常悲惨,一生坎坷,晚年被迁往北方,生活十分艰难。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我们来看第一句:“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风雨无情地吹倒了镇海台,而江南又见证了庾信的哀伤。这里的“风雨”象征着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艰难,而“镇海台”则代表了庾信的故土。这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庾信的深深哀悼之情。

我们再看第二句:“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地之间似乎都老了,沈王的气息也消散了,而庾信的才能也随之失去了光彩。这里的“乾坤欲老”和“沈王气”都是用来形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而“山水无灵失霸才”则进一步强调了庾信才能的丧失。这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庾信才华凋零的惋惜之情。

第三句:“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太阳的炎炎热浪如同火烧一般,而尾闾之山则消失在茫茫大地上,长出蒿莱。这里的“若木”指的是一种树木,象征着生命和希望;“尾闾”则是神话传说中昆仑山的尽头,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这两句合在一起,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庾信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向东望去,却找不到可以回头的地方,而滚滚的浮云也无法驱散我心中的忧伤。这里的“东望”和“回首”都是用来形容诗人对庾信的思念之情,而“万里浮云”则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挫折。这两句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庾信命运的无奈和悲叹。

整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乾坤、山水等自然景象,以及太阳炎炎、尾闾之山等神话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庾信的深深哀悼和感慨。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