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观渔歌

如山波涛蔽天际,叶叶舟为浮波系。千樯万网烟水间,网得大鱼高于山。
以鱼钓鱼巧作饵,鱼傍舟行不知避。港湾鱼小海鱼肥,随潮暂远暂忘归。
日暮风云四海黑,昏迷天地波无色。渔人由来海为家,东西南北亦嗟呀!
泼刺鳣鲔与鲿鲨,行行不但摸鱼虾。舟头时有鳌梁度,橹为摇曳波心路。
云中或见龙爪张,舟为回避向汪洋。停舟偶到乌龟屿,千尾万尾纷纷举。
驶帆远过澎湖沟,大鳞、细鳞水际浮。出海小舟傍大舟,小者打桨、大者流。
岁岁为渔逐海利,直从闽海到温州。出没烟波忘餐饭,天寒一饮当穿裘。
雨中蓑衣兼箬笠,群鱼结队争呷唼。舟人雨中为畏途,渔人雨中为利涉。
冬尽岁残不归来,生成海上事游猎。大鱼为盐小鱼乾,天青日赤鱼满滩。
小鱼腌脍大鱼刓,割鱼曝炙肉团团。网得鲂鱼味尤美,削肉渡海作甘旨。
春晴放棹始回归,归到家中妇子喜。贩鱼过海收厚利,愿君莫厌风波靡!
君不见西夷捕鲸碧海中,冰山万仞无旭红。火轮冲冰或粉碎,牵出长鲸高隆隆。
又不见夷人捕鲸卖鲸油,烛龙下照夜不幽。海上烟樯日磅礴,任公大鱼三载求。
人生牟利忘蹭蹬,地上风波尤凌竞。我来崇武观打鱼,渔人起我望洋兴。
渔人低头听我歌,我歌月色满山多。山下潮声夜深起,回望台天淼淼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武观渔歌》是清代诗人洪繻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众多读者,同时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被后世传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洪繻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及反映当时渔民的生活为题材,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
  2. 诗句内容:《崇武观渔歌》通过描绘海上打鱼的场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生活体验。诗中“如山波涛蔽天际”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大海的壮观景象,而“叶叶舟为浮波系”则生动地表现了渔民驾舟出海的情景。整首诗歌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大自然和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3. 文学价值:这首诗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而且意境深远。通过对渔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 赏析角度:可以从海洋生态、渔民生活、以及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同时,也可以考虑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探讨这首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5. 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还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桥梁,通过描述渔民的日常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渔民的生活状态,从而引起人们对于传统渔业文化和渔民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崇武观渔歌》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