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赋赠林十

南风送君来,复欲送君去。溪口茫茫云,山头重重树。
去年见君时,莺啼花满路。今年君来过,落花乱无数。
麦秋风正凉,相逢各道故。君今隐芦墩,为农老朝暮。
入山虽不深,避俗已得趣。课芸即为诗,劝耕亦寻句。
种秫三十区,陶家备酒具。竹林有阿咸,时来相亲附。
每于畎亩中,白云聚朋屦。君诗学襄阳,令人生遐慕。
携家鹿门山,青年竟高步。缔交我独初,谈心坦怀布。
昔日入中原,邮书当面晤。航海去复回,屈身为井鲋。
功名付悠悠,不食甘匏瓠。即今离乱馀,寓公随处寓。
云山异昔时,人物无孑煦。鞭扑马牛忙,催敲鸡犬惧。
竭泽苦猎渔,挈瓶艰挹注。读书最萧条,无以供租赋。
况又干戈年,时时求委输!兵连与祸挐,乾坤纷鼓铸。
壮士孰为牺,吾徒皆守兔。桃源不可期,栗里君小住。
今日偶逍遥,行踪冲罩雾。迢递到鹿溪,轻车来如骛。
向余索诗编,吟声出韶濩。理乱了不闻,忧乐复何顾!
相对两诗囚,书城搜积蠹。高歌十宜楼,「南华」生解悟。
明朝送君行,报余须尺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座上赋赠林十》是宋朝著名诗人洪繻所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示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南风送君来,复欲送君去。溪口茫茫云,山头重重树。
  • 去年见君时,莺啼花满路。今年君来过,落花乱无数。
  • 麦秋风正凉,相逢各道故。君今隐芦墩,为农老朝暮。
  • 入山虽不深,避俗已得趣。课芸即为诗,劝耕亦寻句。
  • 种秫三十区,陶家备酒具。
  • 落花时节又逢君。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洪繻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依依不舍的情感,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传达出一种离别的哀愁。
  • 艺术手法:诗歌采用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特别是使用“南风送君来,复欲送君去”等句子,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朋友分别的画面。
  • 意境营造:《座上赋赠林十》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诗人通过描述农人的简朴生活和山林的幽静,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1. 文化背景
  • 宋诗特色:宋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期之一,诗人们多有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社会问题的作品。此诗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 文人交往:在古代文人雅集中,同僚间常常通过诗词交流思想和情怀。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也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联系。
  • 隐逸思想:诗歌中的“君今隐芦墩,为农老朝暮”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艺术影响
  • 文学地位: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座上赋赠林十》在宋朝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成就受到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
  • 传承价值:该诗不仅是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参考。通过对该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风貌。

可以看出《座上赋赠林十》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所倡导的价值观。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看,这首诗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