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弓松

挂弓松,乃在咸州之本宫。云是圣祖手所植,尚馀三枝后庭中。
亭亭偃盖荫十亩,上有光怪干碧穹。龙拿虎蹲势欲腾,柯如苍玉根如桐。
雪峰山下驰马归,三尺乌号挂如虹。枝头袅袅上弦月,叶间瑟瑟带箭风。
南征北伐倚神器,乌喙剺面无全瞳。孤矢方徉数十载,天地清夷日域东。
威加宇内眷故乡,仙跸重来似旧丰。銮声兮哕哕,翠盖兮童童。
清阴芳草宴父老,《大风》之歌何沨沨。祥云常绕万年枝,古干扶疏立穹窿。
往岁岛夷犯大邦,兴王旧壤烟尘蒙。敢以斧斤入宫树,龙鳞一片鲜血红。
忽然惊风掣地起,若有轰雷殷半空。群盗相顾尽兽骇,不觉叉手仍鞠躬。
树木尚为神灵护,枝叶皆与造化通。从此骄虏折凶图,咸识圣人树立雄。
苍髯屹然四百年,铁山扶桑相始终。呜呼!欲知当日栉沐功,须看金樻绛纱笼,中有十三羽箭一角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挂弓松》是清代诗人洪良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诗歌内容
  • 开篇描写:《挂弓松》的开篇便描绘了一棵挂弓松的形象,这棵松树位于咸州之本宫,是圣祖亲手所植,尚余三枝后庭中生长。这一开头设定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画面,让读者能够迅速沉浸在这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场景中。
  • 松树特点:诗中的挂弓松被赋予了独特的形象,其亭亭偃盖荫十亩,上有光怪干碧穹。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挂弓松的高大挺拔,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同时,诗中的“龙拿虎蹲势欲腾”和“柯如苍玉根如桐”等诗句,进一步描绘了挂弓松枝叶繁茂、树干坚实的特点,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 意境描绘:在这首诗中,挂弓松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雪峰山下驰马归的画面,三尺乌号挂如虹,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对挂弓松的情感寄托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1. 创作背景
  • 地点选择:挂弓松位于咸州之本宫,这是清朝时期的重要地理位置。咸州作为当时的行政区划之一,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文化意义,因此挂弓松的存在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 文化象征:挂弓松作为圣祖手所植的古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更是清朝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代表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荣耀。
  • 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挂弓松作为文人墨客经常吟咏的对象,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赏景和作诗。诗人洪良浩通过描写挂弓松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韵味,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挂弓松》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快,非常适合表达诗人对挂弓松的喜爱之情。诗中的比喻和拟人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又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挂弓松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起来,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这种情感表达不仅触动了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 历史价值:《挂弓松》作为清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不仅是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挂弓松》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的象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对于热爱传统文化和诗歌的人来说,深入了解和欣赏《挂弓松》将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