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 牡丹呈𥒸砭老人

倚东风,烘旭日,浓艳簇瑶京。银盘轻粉露华清。颜色称倾城。
绮陌青,春酒绿,早办阿娇金屋。天香腻染美人衣,晓惹御香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迁莺·牡丹呈𥒸砭老人》是清代诗人胡薇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与盛世的繁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胡薇元:字孝博,大兴籍浙江山阴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有成就的官员。在文学上,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丰富,共有75篇诗文,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创作范围。在官场上,他曾担任四川知县等职位,体现了他的行政能力和政治责任感。
  1. 诗歌原文
    倚东风,烘旭日,浓艳簇瑶京。银盘轻粉露华清。颜色称倾城。绮陌青,春酒绿,早办阿娇金屋。天香腻染美人衣,晓惹御香归。

  2.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倚东风,烘旭日,浓艳簇瑶京”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东风带来了温暖,旭日预示着生机,而牡丹花簇拥在如玉般晶莹的京城之中,形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画面。这不仅仅是对牡丹花本身的赞美,更是对春天这一季节生命力的颂扬。
  • 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常常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诗中的“颜色称倾城”暗示了牡丹之美足以倾倒所有观看者,其艳丽之姿令人难忘。这不仅是对牡丹花本身的赞美,也隐含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高度赞扬和理想化表达。
  • 情感表达:“绮陌青,春酒绿,早办阿娇金屋”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阿娇”指的是汉代王昭君,象征着美丽与牺牲,诗人用“金屋”比喻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 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牡丹被视为国花之一,象征着繁荣昌盛。诗中多次提及牡丹,不仅赞美其美丽,还强调其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通过赞美牡丹,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个人幸福的祝愿。

《喜迁莺·牡丹呈𥒸砭老人》不仅是一首赞美牡丹的花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对盛世景象的理想追求和对个人生活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