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禅关一径深,大王风好且披襟。
不惭冠冕完人相,岂藉袈裟证佛心。
到此诸公谁解脱,空余七字付行吟。
独怜我是新亭客,怅望河山异昔今。
过更衣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更衣亭》鉴赏
《过更衣亭》是一首清代诗人夏垲创作的七言律诗,其内容深沉且含蓄,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夏垲,字子仪,江宁人,官嘉禾知县。有《信天阁诗草》,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深邃的意境,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过更衣亭》中的第一句“直上禅关一径深”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上,这小道通向一座古老的寺庙——禅关,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接着,“大王风好且披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渴望,更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这首诗并没有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上,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不惭冠冕完人相,岂藉袈裟证佛心。”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超越和超脱,他并不羡慕那些戴着皇冠的人,也不追求那种通过修行获得的精神解脱。他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最后两句“到此诸公谁解脱,空余七字付行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思考。他认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扰和挑战。但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解脱之道。同时,他也用“空余七字付行吟”来表达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认为这些诗句就像是他行吟时的伴侣,陪伴着他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过更衣亭》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夏垲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风貌的生动体现。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感动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