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上禅关一径深,大王风好且披襟。
不惭冠冕完人相,岂藉袈裟证佛心。
到此诸公谁解脱,空余七字付行吟。
独怜我是新亭客,怅望河山异昔今。

【注释】

更衣亭:唐代诗人王建的诗作《过更衣亭》中就有“更衣亭”一词。

禅关:佛教用语,指禅宗修行者的悟道之处。

冠冕完人相:指高僧、大德的威仪和风度。

袈裟:即僧袍,佛教徒所穿的长袖服装。

诸公:泛指朋友或同辈。

新亭客:指诗人自己。

怅望:因思念而遥望。

【赏析】

王建(76王氏子)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大历(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66—779)时期著名诗人。与张籍合称“王张”,是当时名动一时的“中唐之音”。

这首诗是王建在唐贞元年间所作。诗人从京都长安来到洛阳,途经一更衣亭,有感于佛寺清净,遂题诗一首以自娱。全诗八句,每三句一组,共两联。前四句为第一联,后四句为第二联。此诗写诗人经过一座寺院时,见寺院清静,于是题诗咏叹。

首联两句写进入寺院,只见一条通向深幽山门的小径。诗人直上山门,发现寺院内风物优美,令人赏心悦目。

颔联两句写诗人对僧人赞叹不已。他赞美僧人的仪表举止,认为僧人就是完美之人;称赞僧人的佛法高深,说明僧人已经悟到佛法真谛。

颈联两句写诗人对寺院中的其他僧人赞叹不已。他说:“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哪能比得上你们呢?”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示了对自己庸俗的不满,也表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

尾联两句写诗人对寺院里的僧人感慨不已。他觉得寺院里的僧人都是超脱俗世的人,因此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像是一个刚刚进入寺庙的游客,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

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寺院的描绘和自己的感想,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王建诗歌的独特风格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