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 和道君北行见杏花作

芳讯天涯,停马问春,帘外村醪谁注。零乱路枝,雾鬓风鬟,争似绮窗儿女。倦客惊心,易枨触、江南烟雨。清苦。是二月韶光,冷朝暄暮。
弥望麦秀郊原,更举目何堪,断肠人语。愁红一色,旧日繁华,依依上林深处。燕子无聊,飞絮里、几番来去。休据。春梦好、赚人轻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山亭·和道君北行见杏花作》是北宋宋徽宗赵佶的词作。此词作于宋徽宗赵佶被金国俘虏,北行途中,目睹杏花盛开时所作。以下将详细介绍此词:

  1. 作者背景
  • 身份与经历:宋徽宗,即赵佶,是北宋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在位期间,政治斗争激烈,导致他被迫退位,并最终成为金朝的俘虏。
  • 北行遭遇:1127年,赵佶与其子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这段北行的经历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也使他亲眼见证了北方的生活和自然景观。
  1. 作品原文
  • 上片原文:芳讯天涯,停马问春,帘外村醪谁注?零乱路枝,雾鬓风鬟,争似绮窗儿女。倦客惊心,易枨触、江南烟雨。清苦。是二月韶光,冷朝暄暮。弥望麦秀郊原,更举目何堪,断肠人语。愁红一色,旧日繁华,依依上林深处。燕子无聊,飞絮里、几番来去。休据。春梦好、赚人轻做。
  • 下片原文:休据。春梦好、赚人轻做。
  • 全词原文:芳讯天涯,停马问春,帘外村醪谁注?零乱路枝,雾鬓风鬟,争似绮窗儿女。倦客惊心,易枨触、江南烟雨。清苦。是二月韶光,冷朝暄暮。弥望麦秀郊原,更举目何堪,断肠人语。愁红一色,旧日繁华,依依上林深处。燕子无聊,飞絮里、几番来去。休据。春梦好、赚人轻做。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词中“杏花”作为主要意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同时也寄托了赵佶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
  • 情感表达:词作通过描述杏花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内敛。
  • 语言风格:全词用词考究,音韵和谐,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
  1. 历史文化背景
  • 北宋灭亡:北宋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外患频仍,国势日益衰弱,最终在金兵的入侵下灭亡。
  • 赵佶生平:赵佶不仅是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其书法和绘画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然而,正是这些成就让他成为了金兵俘虏的目标。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这首词被认为是宋词中的佳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传承: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1. 现代意义
  • 历史教训:此词提醒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冷静,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 人文精神:这首诗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燕山亭·和道君北行见杏花作》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理解宋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从而更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