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棘天荆满目遮,雨花台外夕阳斜。
当年帝子今何在,无限伤心付落花。
金陵归途口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徐冶贤的《金陵归途口占》是一首描绘南京古都风貌和历史沧桑感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诗作原文及翻译:《金陵归途口占·其一》的原文如下:“地棘天荆满目遮,雨花台外夕阳斜。当年帝子今何在,无限伤心付落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南京的街道上,满眼都是荆棘与荆棘,远处可以看到雨花台外的夕阳西下,诗人由此引发无限感慨。他回忆起昔日的帝王之地如今已经无人问津,只有凋零的花朵在风中飘散,象征着繁华与衰败。
诗人介绍:这首诗的作者为清代诗人徐冶贤。《金陵归途口占》不仅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而著称,还因为它反映了清代南京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思考。
艺术特色分析:徐冶贤的诗歌艺术特色在于其对古典诗词形式的巧妙运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描写。他的诗歌通常采用五言或七言的形式,语言简练且富有音乐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诗人能够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如孤独、怀旧、伤感等,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文化价值与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描写,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主题。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历史背景:诗中的“金陵”指的是今天的南京,而“明故宫”则是指明朝时期的皇宫,这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诗人通过对这一时期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宏伟景象,也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
《金陵归途口占》不仅是一首诗,它是一幅历史的画卷,一段文化的回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情怀,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