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竹町

曾课嵇男住岁馀,简编勤诵发慵梳。
偶缘红药为佳婿,更恋蘋花却聘书。
老去稻粱谋野鹤,才高沧海掣鲸鱼。
华亭同愧沾尘土,愿借春风一扫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陈竹町》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徐德音创作的七言律诗。该诗作创作于清代,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意义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徐德音:字淑则,钱塘人,曾任漕运总督及中书许迎年室等职。
  • 诗集《渌净轩诗集》:显示了徐德音的文学成就,为研究其个人生平与文学风格提供了重要资料。
  1. 诗词原文
  • 原文:曾课嵇男住岁馀,简编勤诵发慵梳。偶缘红药为佳婿,更恋蘋花却聘书。老去稻粱谋野鹤,才高沧海掣鲸鱼。华亭同愧沾尘土,愿借春风一扫除。
  1. 诗词赏析
  • 内容解读: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的赞美。诗中通过“简编”、“慵梳”等描绘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偶缘红药为佳婿”则展现了生活中的偶然机遇。
  • 艺术手法:徐德音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此诗中“苹花”、“红药”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
  1. 历史背景与影响
  • 创作时代:作为清朝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当时文学的特点,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文化的变迁。
  • 文化价值:在文学史上,《答陈竹町》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
  1. 现代应用与传承
  • 现代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答陈竹町》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被广泛用于文学教学和研究,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美学的重要资源。
  • 文化传承:通过对此类经典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答陈竹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扇窗,让人们窥见清代文人的生活风貌与精神世界。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