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题李香君小影

曼脸匀红,修蛾晕碧,内家妆束轻盈。长板桥头,最怜歌管逢迎。无端鼙鼓惊鸳梦,怅仓皇云鬓飘零。黯消凝。旧院春风,芳草还生。
桃花扇子携罗袖,问天涯何处,寄与多情。廿四楼空,白门明月凄清。江山半壁成何事,但苍茫一片芜城。莫伤心。金粉南朝,犹剩娉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 · 题李香君小影》是清代诗人孙荪意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深入介绍这首诗: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原文:曼脸匀红,修蛾晕碧,内家妆束轻盈。长板桥头,最怜歌管逢迎。无端鼙鼓惊鸳梦,怅仓皇云鬓飘零。
  • 翻译:女子的脸庞如曼妙的曲线般匀称红润,眉毛修长,双眉似墨画,眼中含泪似含羞带怯。身着华丽的内家装束,举止间流露出轻盈的气质。她常在长板桥头歌唱,歌声婉转,引来路人驻足聆听。然而,突如其来的战鼓轰鸣,打破了她甜美的梦乡,使她仓皇逃离,乌黑的秀发被风吹得凌乱。
  1. 诗词赏析
  • 孙荪意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香君的容颜和服饰,使读者仿佛能看到她在桥头婉约地歌唱。她的妆容精致,体现了古代女性的优雅与柔美。
  • 此词中的“无端鼙鼓惊鸳梦”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李香君因战乱而不得不离开生活的地方,其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安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 “怅仓皇云鬓飘零”展现了李香君在战乱中惊慌失措、无法自持的情感波动,她的美也因为这场变故而显得更加动人和哀婉。
  1. 人物塑造
  • 李香君不仅是一位美貌的女子,更是那个时代的才女,她的才华与美貌并存,为人们所熟知。孙荪意通过此词展现了李香君的形象,使其在读者心中栩栩如生。
  • 李香君在词中的形象与情感变化,不仅展现了她个人的命运悲剧,也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缩影,引发读者对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深刻思考。

《高阳台 · 题李香君小影》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李香君这位历史人物的风采,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的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