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飞云洞

倦客欲休息,驱车问灵境。
谷口采樵人,指是飞云岭。
古洞响寒泉,高峰明返景。
松涛从空来,感此动清警。
昔我登此山,垂发始覆颈。
杯底吸霞光,溪边捉云影。
当时虽无知,脉脉心已领。
抚树发长叹,岁月直俄顷。
俯仰心豁然,天风磬声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游飞云洞》是清代诗人孙云凤创作的一首古诗,以描绘飞云洞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为主要题材。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诗人情感与哲理的抒发。以下是对《再游飞云洞》的介绍:

  1. 作者介绍:孙云凤,字碧梧,清浙江仁和人。孙云凤是随园女弟子之一。她的作品展现了清代文学的风貌,尤其擅长于古诗词的创作。其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诗歌原文与鉴赏:《再游飞云洞》是孙云凤在诗集中收录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秀丽的自然世界。诗中不仅描绘了飞云洞的山水之美,还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3. 诗歌意境与哲理:孙云凤的诗作常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再游飞云洞》也不例外。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通过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感悟。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 艺术特色:《再游飞云洞》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对飞云洞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中的用词考究,如“古洞响寒泉”、“高峰明返景”等,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5. 历史意义:《再游飞云洞》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后人传诵不衰。
  6. 现代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游飞云洞》的影响力逐渐扩展到现代,被更多的读者所认识和欣赏。它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想,至今仍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有着积极的影响。

《再游飞云洞》作为孙云凤的代表作品之一,无论是在文学价值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通过深入分析《再游飞云洞》,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