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高,黄叶卷。霜冷小庭院。闻说芙蓉,隔岸已开遍。最怜写入西风,美人清怨。暗惊觉、流光催换。
慢留恋。试看无语盈盈,露湿绛罗软。渺渺馀怀,天际绿波远。恍疑兰桨归来,醉红零乱。正一片、暮江秋晚。
祝英台近 · 自题画木芙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 · 自题画木芙蓉》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浩瀚星海中,有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成为后世传唱的经典。张绉英的《祝英台近·画芙蓉》便是这样一首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
这首词作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芙蓉花图,并蕴含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美人迟暮的深沉感慨。诗中“粉痕轻,脂晕冷”勾勒出芙蓉花瓣的娇嫩与清新;“依约晓妆靓”,则展现了芙蓉在晨曦中若隐若现的美丽。“年时倒影窥妆,盈盈笑靥,正香暖、波明掩映”,更是通过细节的刻画,让人仿佛看到了芙蓉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画面。
随着时间的流逝,“谁与伴孤另”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寂寥,芙蓉虽美,却无人共赏;“鸳鸯梦还醒”,则暗喻着人生的无常和美好梦想的破灭。再结合词中的“一尺冰绡,领取秋江影”,“任它无赖西风,无情秋雨”,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自然景象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微妙把握。
《祝英台近·自题画木芙蓉》不仅是一首咏物词,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哲思的体现。它通过对芙蓉花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以及对生命轮回的感悟。同时,这首词也在艺术上展现出了宋代词人的高超造诣,用寥寥数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艺术境界。
在阅读《祝英台近·自题画木芙蓉》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映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现象。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生活的哲理,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