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黄山留别诸同学

伯皋应下谢朝春,回首淮南遍夕烽。
客到空城余蔓草,身随孤剑冷芙蓉。
秋深始买江边棹,古寺还听天外钟。
黄海只愁迷旧路,仙人丹灶白云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归黄山留别诸同学》是一首清代诗人孙默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别的同学们的不舍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进行详细探讨:

  1. 作者简介
  • 孙默:字伯皋,号雪窗,清代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语言清新,情感真挚。
  1. 诗歌原文
  • “伯皋应下谢朝春,回首淮南遍夕烽。”
  • “客到空城余蔓草,身随孤剑冷芙蓉。”
  • “秋深始买江边棹,古寺还听天外钟。”
  • “黄海只愁迷旧路,仙人丹灶白云封。”
  1. 诗歌主题
  • 别离与思念:诗中描述了作者与同学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彼此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见的期盼。
  • 自然景观:通过对黄山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了“冰簟”、“高天雁归”、“孤剑”等意象,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之中。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1. 文化背景
  • 文人雅集:在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也是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
  • 旅行体验:诗中的黄山之行,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游历名山大川的向往以及对于旅行过程中所见所感的深刻记录。这种体验不仅丰富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历史影响
  • 文学作品:孙默的这首《将归黄山留别诸同学》被收录于《清诗铎》,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文化交流: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它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孙默的《将归黄山留别诸同学》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刻感受到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