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默
【解析】 本首诗写于诗人晚年隐居杭州西湖时。诗人以闲适的心情,描写了红桥、园亭宴集的景色和情趣。全诗意境优美,清新脱俗。 “胜友当遥集,移尊漾碧流。”此句是说:良朋雅集,应约而聚,我举起酒杯,荡起杯中之酒,让它在碧波中飘荡。 “丹枫初照日,残菊远含秋。”此句是说:丹枫初映着朝阳,金灿灿地闪耀着耀眼的光辉;远处的菊花还残留着秋天的余色。 “选胜还寻渡,分题更倚楼。”此两句的意思是:选择佳景去赏玩
注释: 红桥园亭宴集 其一:在城外的人都远了,我招揽朋友到水边的亭子来。 出郭人俱远,招携送水隈:城外的人都远了,我招揽朋友到水边的亭子来。出郭,指城外。人俱远,指人都离开。招携,邀请、招致。 红桥新酒榭,渌水旧歌台:新的酒肆和老的歌台。红桥,指桥名。渌水,即洛水,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 小伎能分韵,山僧亦举杯:小的伎艺的人也能分得诗韵,山里的和尚也举起酒杯。小伎,指技艺不高的人。 更思霜雪里
诗句释义 1 伯皋应下谢朝春:这里的“伯皋”可能指某个人的名字,而“谢朝春”则可能是对这个人的一个称呼或尊称。整体上,这句诗似乎表达了对某人的敬意或感谢。 2. 回首淮南遍夕烽:淮南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分地区(今安徽省一带),"遍夕烽"意味着整个区域到处都充满了烽火。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离开这个地方时,看到周围到处都是战争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3. 客到空城余蔓草
【注释】 登大观楼:登上北京的高楼。 一望天无际:放眼望去,无边无际。 凭高俯大荒:站在楼上,俯瞰广阔的田野。 马驰烽火径:骑着马在古代的边塞小路上驰骋。 人在水云乡:像在仙境一样。 短棹迷春草:用短桨划船,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疏钟送夕阳:稀疏的钟声,送走了落日的余晖。 百年车笠意: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登上高楼,远眺辽阔的大地
出郭人俱远,招携送水隈。 红桥新酒榭,渌水旧歌台。 小伎能分韵,山僧亦举杯。 更思霜雪里,留兴问寒梅。
胜友当遥集,移尊漾碧流。 丹枫初照日,残菊远含秋。 选胜还寻渡,分题更倚楼。 前村渔唱罢,寒月送归舟。
伯皋应下谢朝春,回首淮南遍夕烽。 客到空城余蔓草,身随孤剑冷芙蓉。 秋深始买江边棹,古寺还听天外钟。 黄海只愁迷旧路,仙人丹灶白云封
一望天无际,凭高俯大荒。 马驰烽火径,人在水云乡。 短棹迷春草,疏钟送夕阳。 百年车笠意,对此倍难忘。
孙默,字无言,号桴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江南休宁诗人,他以诗名于世,在扬州交游甚广,但晚年未能归黄山。孙默的诗歌作品,如《登大观楼》等,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孙默的生平背景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朝代更替,从明朝到清朝的过渡期,这期间的政治变迁和个人生活经历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默,字无言,号桴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江南休宁诗人,他以诗名于世,在扬州交游甚广,但晚年未能归黄山。孙默的诗歌作品,如《登大观楼》等,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孙默的生平背景是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明末清初的人物,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朝代更替,从明朝到清朝的过渡期,这期间的政治变迁和个人生活经历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