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寄锦书鸿不去。怕近黄昏,帘幕深深处。一寸横波愁几许。啼痕点点成红雨。
倚遍阑干无意绪。闲理馀香,独自谁为语。尽日恹恹如梦里。斜阳一瞬人千里。
蝶恋花 · 每寄书素庵不到有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每寄书素庵不到有感》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介绍:
词题与作者背景:该词为张元干所作,他是一位南宋时期的词人,曾任秘书郎、中书舍人等职。由于政治原因,张元干多次被贬谪,晚年更是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在漫长的流亡生涯中,他对故乡和家人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思念。
词的内容与风格:全词共四首,这里简要介绍一下第二首的内容。这首词以“寄”字为线索,通过描写寄书的情景,展现了词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其中,“春衫著破谁针线”、“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句,都表达了词人对家人的关心与牵挂,以及自己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助。
词的艺术特色: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春衫著破谁针线”、“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等,使词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其次,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如“春衫著破谁针线”中的“著破”二字,既形象地描述了衣服破损的情景,又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其中;最后,词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如对家人的关心、对自己遭遇的无奈等,使得整首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历史价值与影响: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展示了张元干作为一位词人的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此外,这首词在后世也广为传颂,被众多文人墨客所引用和赏析,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蝶恋花·每寄书素庵不到有感》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词坛的发展脉络和词人的创作风格,同时感受到词人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