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韶华,凄凄又、凉秋时节。听是处、捣衣声急,阵鸿凄切。往事堪悲闻玉树,采莲歌杳啼鹃血。叹当年、富贵已东流,金瓯缺。
风共雨,何曾歇。翘首望,乡关月。看金戈满地,万山云叠。斧钺行边遗恨在,楼船横海随波灭。到而今、空有断肠碑,英雄业。
满江红 · 感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感事》是清代词人徐灿创作的一首词作。该作品以其清新雅致的词风和深沉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篇章。以下将简要介绍这首经典作品:
作者简介:徐灿,字湘蘋,又名明霞、明深,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人。她早年颖悟,通书史,陈之遴两次流徙时都曾随行,晚年学佛,更号紫䇾。她的诗词作品在陈维崧等人的评价下被誉为南宋后闺秀第一。此外,她还著有《拙政园诗馀》《拙政园诗集》。
词作原文:《满江红·感事》,过眼韶华,凄凄又、凉秋时节。听是处、捣衣声急,阵鸿凄切。往事堪悲闻玉树,采莲歌杳啼鹃血。叹当年、富贵已东流,金瓯缺。风共雨,何曾歇。翘首望,乡关月。看金戈满地,万山云叠。斧钺行边遗恨在,楼船横海随波灭。到而今、空有断肠碑,英雄业。
艺术特色:此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心路历程,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秋风、落雁等,巧妙地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感慨和时代背景,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满江红·感事》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象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于热爱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