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凄凉,那一片、太原焦土。曾眼见、疆臣完节,藩臣囚虏。远别山河汾水雁,空谈风月王家麈。问人间、何地是桃源,归来赋。
鼙鼓急,淋铃雨。禅让诏,民权主。望燕云深处,觚棱如故。落日宫门鸦乱噪,将军第宅酣歌舞。愿从今、莫再动兵戈,苍生苦。
【注释】
①满江红: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大江东去”,双调九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四平韵;押平声韵。②尽:极。③一片:指太原一带的广大地区。④疆臣:守疆之臣,即守边之臣。⑤藩臣:封国大臣或藩镇大臣。⑥王家麈:晋王司马睿曾以麈尾拂尘,表示清高。这里借指晋王。⑦何地是桃源?桃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土人,问:‘此中何处?’答曰:‘宛然桃林深处,似未有人之境。’”⑧汾水:即今山西境内的汾河。⑨风月:泛指诗酒。⑩觚棱:古代帝王宫殿的屋脊装饰物。⑪燕云:指北宋时金朝占领的燕山和云州的一带地方(今河北、辽宁一带)。⑫觚棱如故:言宫殿的屋脊装饰物依然完好。⑬落日宫门:指黄昏时分。⑭乱噪:形容乌鸦鸣叫声音杂乱。⑮欢歌:欢宴时的歌声。⑯从今:自此以后。⑰苍生:百姓,人民。
【译文】
那凄凉的一幕又在眼前,那一望无际的焦土遍布太原城。我曾亲眼看到过,守边疆的大臣为了保节而献身,而那些封国的大臣却成了俘虏囚徒。远离家乡,我与故乡相别,在雁阵中远望,只有空谈诗酒,吟风弄月。我问道:“人间还有什么地方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桃源?能让我回归故里赋诗?”
战鼓急擂如雷鸣,大雨倾盆如泼水。禅让诏文犹在手,但民权已经归君主。遥望远方燕云深处,宫殿依旧巍峨壮丽。夕阳西下,宫门外乌鸦乱飞,将军府邸里歌舞升平。希望从此不再有战争烽火,让百姓们免受战争之苦。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抗金将领宗泽的代表作,作于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秋,当时北宋灭亡已成定局,作者被贬至陈州任知府。他目睹了宋朝灭亡的残酷现实,对投降派苟且偷安的态度深感不满,于是写下了这首《满江红》。
全词共分上下两阕,上阕写自己因战败被迫离开故乡的悲惨遭遇,下阕则表达了自己对宋朝失败的原因以及自己一生的经历的反思和感慨。
上阕开头两句“那一片、太原焦土。曾眼见、疆臣完节,藩臣囚虏。”直接点题,描绘出了一幅惨淡悲凉的画面。“不尽凄凉”一词概括了作者的心情。接着通过“曾眼见”、“远别山河”等词语描绘出作者离开故乡的情景,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悲伤之情。“远别山河”一句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暗含了宋朝的衰败之势。最后一句“空谈风月王家麈”则表明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态度和失望之情。
下阕开头两句“鼙鼓急,淋铃雨。禅让诏,民权主。”描述了战乱时期的景象以及作者对于朝廷的态度和感慨。“望燕云深处”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然后通过“落日宫门鸦乱噪”一句描绘出京城的混乱景象和自己内心的焦虑之情。接下来一句“将军第宅酣歌舞”则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繁华的景象和自己内心的矛盾之情。最后以“愿从今、莫再动兵戈”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词语言简练有力,感情深沉真挚,通过对宋朝失败原因的反思和感慨以及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