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春闺

隔花深处闻莺,小阁锁愁风雨骤。浓阴侵幔,飞红堆砌,殿春时候。送晚微寒,将归双燕,去来迤逗。想冰弦凄鹤,宝钗分凤,别时语、无还有。
怕听玉壶催漏,满珠帘、月和烟瘦。微云卷恨,春波酿泪,为谁眉皱。梦里怜香,灯前颅影,一番消受。恰无聊、问取花枝,人长闷、花愁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春闺》是清朝女词人徐灿的作品,创作于明朝崇祯年间。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来渲染作者的春愁,并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水龙吟·春闺》:

  1. 作品原文
    暮雨初霁,淡烟残月,孤山后、柳丝金缕。晚寒轻透罗衣薄,微步踏、青苔小径。梦断锦屏空泪落,恨绵绵、几时休见。画桥流水无人管,飞絮乱、一帘风絮。

  2. 词作鉴赏

  • 意境渲染:上片以“暮雨初霁,淡烟残月”开篇,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接着描述晚寒轻透罗衣薄,以及微步踏青苔小径的情景,既展现了季节更迭带来的变化,也反映了词人孤独行走的心境。
  • 感情表达:下片中“梦断锦屏空泪落”一句,直接点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情。随后“恨绵绵、几时休见”表达了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结尾处“画桥流水无人管,飞絮乱、一帘风絮”以景结情,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进一步衬托出词人的孤独与哀愁。
  • 风格特色:徐灿的《水龙吟·春闺》以其清丽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里的风景画,同时也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其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古代女性词人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才能。
  1. 艺术手法
  • 比兴手法:《水龙吟·春闺》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如开头“暮雨初霁,淡烟残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引出下文对主人公心情的描述;又如“飞絮乱、一帘风絮”,以飞絮喻人,表现了作者对爱人的深深思念。
  • 虚实结合:全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有对实际景物的描绘,又有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这种手法使得词作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明朝崇祯年间,国家处于内外交困的状态,北方边疆战乱频繁,南方又因饥荒引发农民起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徐灿创作的《水龙吟·春闺》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一个缩影。
  • 社会影响:徐灿的这首《水龙吟·春闺》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通过深情的词句表达了深沉的思恋之情。她的词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创作背景
  • 创作过程:据陈之遴的《拙政园诗集》记载,徐灿与其相伴共度时光,二人经常以诗词互相唱和,共同抒写心中的愁怀。这段共同创作的经历为徐灿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时代环境:徐灿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崇祯年间,国家正经历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这个背景下,徐灿的词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悲欢离合,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水龙吟·春闺》作为徐灿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历史意义上都值得深入探讨和欣赏。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徐灿的创作特点,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