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俗自成趣,园林物外闲。
桄郎团竹坞,羡子亚荆关。
雨过活枯涧,烟销瘦小山。
吾知谢灵运,到此不思还。
题林秀才池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林秀才池馆 —— 清代文学的一抹清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题林秀才池馆》以其独特的文风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孙元衡,作为清代安徽桐城人,他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交织的艺术展现,更是对传统文人精神世界的深刻反思与颂扬。
《题林秀才池馆》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短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与领悟。诗中的“脱俗自成趣,园林物外閒”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生活态度。孙元衡通过对竹坞、小山等自然景物的刻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静谧而幽深的园林之中,体验着远离尘嚣的宁静。这种描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更透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桄郎团竹坞”,通过使用“桄郎”这一方言词汇,增添了诗歌的地方色彩,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特定地域风情的熟悉与珍视。“羡子亚荆关”则表达了诗人对同代人或类似境遇者的羡慕之情。诗中的“雨过活枯涧,烟销瘦小山”,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后,山水间生机勃发的景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和季节变换带来的美丽画面。
最后两句“吾知谢灵运,到此不思还”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以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谢灵运自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难以割舍的情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短暂停留的珍惜。
《题林秀才池馆》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孙元衡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审美,还能够从中汲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