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六发平夷初出滇境怅然成咏

昆湖回望千岩隔,此去真成异乡客。
一关中断界滇黔,关内晴云关外雪。
长路漫漫雨雪明,销魂不待断鸿声。
驿楼镫火梅花夜,便有天涯万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一月初六发平夷初出滇境怅然成咏’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出自其《升庵集·滇行》。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与李攀龙、谢榛、徐中行并称为“明代四大家”。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小说等,其中以七言歌行最为出色。

《十一月初六发平夷初出滇境怅然成咏》是一首描写作者离开云南时的感概之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即将离开的无奈和惆怅之情。以下是该诗的原文:

十一月初六发平夷初出滇境怅然成咏

西征万里路,东望一云山。
天末孤城远,人间百事闲。
水清秋色浅,风劲夜帆悬。
回首故园日,苍茫思渺然。

杨慎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乡之情。诗中的“西征万里路”表达了他长途跋涉的艰辛;而“东望一云山”则描绘了他对家乡的遥远思念。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杨慎作为一位文人的深邃情感和高远志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