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湖回望千岩隔,此去真成异乡客。
一关中断界滇黔,关内晴云关外雪。
长路漫漫雨雪明,销魂不待断鸿声。
驿楼镫火梅花夜,便有天涯万里情。

十一月初六,我从平夷出发,初出滇境,怅然成咏。

昆湖回望千岩隔,此去真成异乡客。

一关中断界滇黔,关内晴云关外雪。

长路漫漫雨雪明,销魂不待断鸿声。

驿楼镫火梅花夜,便有天涯万里情。

【注释】

“十一月”:指农历十二月,因十一月为岁首,故称。

“发平夷”:在今贵州毕节县境内,是古时通往云南的要道。

“初出滇”:从云南出发。

“惆怅”:失意、伤感。

“昆湖”:指昆明湖,即滇池。

“千岩”:“千山”或“千峰”。

“异乡客”:离家远行者的自称。

“界”:分界的意思。

“长路漫漫”:形容道路遥远漫长。

“梅花”:这里用来形容驿站的灯火和腊梅。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灵魂被折磨而失去知觉。

“断鸿”(hóng)声:传说雁叫是“人不如雁,世不如我”的声音,所以叫断鸿声,借指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由昆明出发,离开家乡到滇南边陲的一首抒情诗。诗的前四句描写旅途所见景色,抒发了离别家乡,身在异乡的感慨;后四句写途中见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景衬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首联“昆湖回望千岩隔,此去真成异乡客。”起兴,诗人站在昆明湖畔眺望四周群山环抱,感叹自己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旅行之路。“昆湖”即指滇池,“千岩”是指周围群山,“隔”表示距离之远。

颔联“一关中断界滇黔,关内晴云关外雪。”紧承上联,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一关”指的是昆明至安顺的一段路程。通过这一路段,诗人将云南与贵州的界限区分开来。“晴云”和“雪”分别指代了两省不同的天气情况。这两句诗既形象地描述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又暗含了对云南与贵州两地气候差异的感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颈联“长路漫漫雨雪明,销魂不待断鸿声。”继续描绘旅途中的艰辛,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长路漫漫”形容道路遥远且漫长,难以预料;“雨雪明”则描绘了途中的雨雪交加,使得路途更加艰险;“销魂不待”则表现了诗人因旅途劳累而感到身心疲惫,甚至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最后一句“断鸿声”是诗人用来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尾联“驿楼镫火梅花夜,便有天涯万里情。”作为结尾,诗人用“驿楼”、“梅花”等意象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从而引出了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天涯”则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心系家乡,体现了诗人对家乡深沉的爱恋之情。尾联以景结情,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