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感事

料峭新寒透敝袍,抚时感触首频搔。
禽知雪意凌晨噪,树挟风威彻夜号。
岂为乏薪燃《论语》,真须饮酒读《离骚》。
近来世事浑难测,莫待亡羊始补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冬感事》是清代诗人徐光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独特景象,展现了作者在特定季节中的情感和对自然界变化的感慨。下面将更深入地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徐光第:字春衢,号含清堂诗人,出生于萧山。他是一位道光庚戌进士,曾担任河南知县。他的文学成就包括《含清堂诗存》。通过徐光第的生平和作品,可以窥见清朝晚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艺术追求。
  1. 诗歌原文
    料峭新寒透敝袍,抚时感触首频搔。
    禽知雪意凌晨噪,树挟风威彻夜号。
    岂为乏薪燃《论语》,真须饮酒读《离骚》。
    近来世事浑难测,莫待亡羊始补牢。
  2. 诗歌鉴赏
  • 自然描写:诗歌开头描绘了深秋与初冬之交的新寒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身体反应。“料峭”一词生动地传达了初冬清晨特有的冷意和不适之感。
  • 社会批判:诗中通过描述鸟儿因寒冷而提前鸣叫、树木因风势强劲而呼啸,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顽强。同时,诗人以“岂为”、“真须”等词汇,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关注及批评。
  • 哲思人生:结尾部分“近来世事浑难测,莫待亡羊始补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以及对治国理政的警醒。这种深刻的思考,显示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体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初冬感事》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季节特征的诗,它还蕴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