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愁

着地寻来,无端牵惹。一生锁住眉尖下。如呆似梦复如痴,怜伊倒被心肠挂。
脉脉红楼,萋萋绿野。一江春水茫茫泻。好花明月总怜人,小窗弹破凄凉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愁》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室外之景,以及室内之景,表达了作者的离愁、思念和慨叹,充满了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以下是对该词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该词作于宋代庆历三年,即公元1043年。当时,晏殊担任宰相,并与枢密副使范仲淹一同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这阕表达离愁、思念和慨叹的《踏莎行·愁》。
  1. 主题内容
  • 上片描述了室外之景,细草如烟般地笼罩着整个场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哀婉的氛围。下片则转向室内之景,通过对烛光、琴声、书卷等细节的描述,进一步加深了词中所蕴含的凄冷和孤寂之感。全词通过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将离愁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1. 艺术手法
  • 《踏莎行·愁》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室外与室内、白天与黑夜、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词作的情感张力。同时,“愁”字贯穿全词,无论是室外之景还是室内之景,都无不透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和不安。

《踏莎行·愁》不仅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示了词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