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邑中归田作

朝与牛同出,夕与牛同归。
所遇但牧童,安复有是非。
贫家无僮婢,且喜牛常肥。
贤妻赖能勤,不废窗下机。
织成一疋布,将为贱者衣。
长作陇亩民,高歌望夕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邑中归田作》是明代诗人孙枝蔚所作的一首古诗,全文如下:朝与牛同出,夕与牛同归。所遇但牧童,安复有是非。贫家无僮婢,且喜牛常肥。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归田后的田园生活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首联“朝与牛同出,夕与牛同归”,描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以及与牛相伴的宁静。颔联“所遇但牧童,安复有是非”,则表达了在乡村生活中,与牧童为邻,不再受世俗纷争的纷扰。颈联“贫家无僮婢,且喜牛常肥”,则展现了农家生活的简朴和牛群带来的丰饶。尾联“贤妻赖能勤,不废窗下机。织成一疋布,将为贱者衣”则体现了作者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勤劳的妻子对家庭的贡献。

孙枝蔚通过这首诗传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对于简单生活的珍视。这种思想在明末清初的社会背景下尤为可贵,因为那个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中,孙枝蔚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选择归隐田园,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精神追求。

《自邑中归田作》不仅是一首表达田园生活之美的诗歌,更是孙枝蔚个人理想和情感的体现。它让人们看到,即使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仍然可以通过回归自然,过一种简单而平静的生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