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当得路,凿井当得泉。
我本东皋氓,适野便悠然。
小心事农父,农父谓我贤。
授以耘耔法,要言皆可传。
节序荷相存,乾糇未有愆。
始知诗书外,礼法不相悬。
此中无羞辱,聊用乐天年。
奈何催租吏,箕踞柴门前。
野人苦低头,不如对简编。
箪瓢与陋巷,昔不有颜渊。
自邑中归田作
驱车当得路,凿井当得泉。
我本东皋氓,适野便悠然。
小心事农父,农父谓我贤。
授以耘耔法,要言皆可传。
节序荷相存,乾糇未有愆。
始知诗书外,礼法不相悬。
此中无羞辱,聊用乐天年。
奈何催租吏,箕踞柴门前。
野人苦低头,不如对简编。
箪瓢与陋巷,昔不有颜渊。
【注释】
- 驱车当得路:驱车前行,应当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 凿井当得泉:挖井应当是一口清甜的泉水。
- 我本东皋氓:我本来是居住在东皋的平民百姓。
- 适野便悠然:到野外就感到悠闲自在。
- 小心事农父:尊敬并听从农民的教导。
- 要言皆可传:重要的言行都可以传承下去。
- 节序荷相存:在四季交替的时候,粮食得以保存。
- 乾糇(hóng):干粮,指干粮、干肉等食品。
- 此中无羞辱:在这里没有什么羞辱感。
- 聊用乐天年:姑且快乐地过完一生。
- 奈何催租吏:怎么面对催收租税的小吏呢!催收租税的小吏。
- 箕踞(jī jù)柴门前:小吏坐在柴门旁,坐着不起身的样子。
- 野人苦低头:乡下人因为欠租不得不低头忍受。
- 简编:竹简和布帛。这里比喻书籍。
- 箪瓢(dān piáo)与陋巷:箪食,盛谷物的竹筐;瓢,舀水用的葫芦。简陋的居处和简朴的生活方式,没有钱财,也没有权贵的压迫,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赏析】
《自邑中归田作》是唐代诗人王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表达了王绩归田隐居后的闲适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
首联两句写自己回到故乡,准备耕种田地时的心情。“驱车当得路,凿井当得泉”,意思是说驾车前行应当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打井应当是有清甜泉水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回到家乡后的心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
颔联两句写自己回到家乡后的心态。“我本东皋氓”,意思是说自己本来就是生活在东皋的普通百姓。“适野便悠然”,意思是说到了野外就感到悠闲自在。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回到家乡后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
颈联两句写自己向农民学习耕作的方法,农民夸奖他是个好学的人。“授以耘耔法”,“耘耔”是耕种的意思,“法”是方法,“要言皆可传”,意思是说重要的言行都可以传承下去。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向农民学习耕作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
尾联两句写自己对节令和食物的看法。“节序荷相存”、“要食无愆”,意思是说季节交替的时候食物得以保存;干粮和干肉等食物得以保存,没有受到损失。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饮食生活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
这首诗表达了王绩归田隐居后的闲适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