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城楼

城高南极壮空冥,秋色迢遥入洞庭。
九水寒浮天地白,万峰晴压郡楼青。
云边鸿雁西风急,槛外鱼龙浊浪腥。
知是何人明月下,独弹瑶瑟和湘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而非徐韦创作。该诗作于唐代大历三年(768年),是杜甫晚年的一首著名五律,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切关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1. 诗歌原文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
  2. 诗歌内容
  • 洞庭水势:诗的前三联描绘了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和宏伟壮丽的景象。杜甫用“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来形容湖水的磅礴气势,展现出洞庭湖水势浩渺、气象万千的画面。
  • 个人境遇:诗的后三联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和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人表达了自己与亲朋失去联系的孤独,以及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自己的生活状态,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困境的关切。

《登岳阳楼》不仅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视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