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高南极壮空冥,秋色迢遥入洞庭。
九水寒浮天地白,万峰晴压郡楼青。
云边鸿雁西风急,槛外鱼龙浊浪腥。
知是何人明月下,独弹瑶瑟和湘灵。

诗句赏析与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艺术特色与文化影响

  1. 诗句原文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 诗人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尊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
  3. 诗词翻译
    我早时就听说洞庭湖的浩瀚壮阔,今天终于登上这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洞庭湖水势无边无际,仿佛把东南的吴地和楚地撕裂开来,天地似乎都在湖中漂浮。眺望四周,没有一位亲友的消息传来,而我年老体衰,漂泊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船之上。在北方关口和战火纷飞的地方,倚着栏杆,不禁泪如雨下。
  4. 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朝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漫游至岳阳,登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作此篇。前四句赞叹久已闻名的洞庭湖的壮阔,后四句抒发个人飘零孤独的悲哀,感慨战乱不停。全诗沉郁苍凉,顿挫跌荡,意境雄阔,感慨深沉,语言质朴,对仗工稳而富有变化。
  5. 艺术特色
    杜甫的诗作以其深厚的情感、严谨的结构、精湛的语言技巧而著称。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登岳阳楼》一诗中,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无奈。此外,诗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也是其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
  6. 文化影响
    该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多次吟诵传颂。同时,岳阳楼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7. 相关诗词对比鉴赏
    《登岳阳楼》与《泊岳阳城下》两首诗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和作者的个人情感体验。然而,两首诗在内容、风格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例如,《登岳阳楼》更注重对洞庭湖壮美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而《泊岳阳城下》则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8. 名家点评
    《登岳阳楼》作为杜甫代表作之一,历代众多学者对其赞誉有加。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评价:“此诗以洞庭为背景,借观楼之兴感抒怀,情景交融,境界宏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