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然淮楚到尊前,胜侣重逢启别筵。
高树涛声过白昼,大江帆影落青天。
惊心风雨登临日,回首英雄战斗年。
十万长刀歼寇地,那堪海道尚烽烟。
与京口诸子重登蒜山春波阁
介绍
《与京口诸子重登蒜山春波阁》是清代诗人徐熊飞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对往昔英雄岁月的怀念。
徐熊飞,字渭扬,号雪庐,生于清代嘉庆九年(1762年)。他自幼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致力于文学和骈文的创作。《与京口诸子重登蒜山春波阁》是徐熊飞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晚年得到阮元赏识并授翰林院典籍衔的时期心境。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与朋友们在蒜山春波阁相聚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以及对过去英勇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诗中“苍然淮楚到尊前,胜侣重逢启别筵。”这两句以豪迈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淮水两岸、景色宜人的图画。淮楚地区辽阔的自然景观与文人雅集的情景相映成趣,为诗歌增添了一种雄浑的气韵。同时,诗人用“高树涛声过白昼,大江帆影落青天”这样的句子,不仅刻画了自然风光,也烘托了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高树涛声过白昼,大江帆影落青天。”中的“高树”与“帆影”,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元素,而“涛声”、“白昼”和“青天”则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动态美的画面。这种景象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经历的隐喻。它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起伏跌宕,以及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个人虽小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记。
诗的后半部分“惊心风雨登临日,回首英雄战斗年”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忆。这里,“惊心”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恐惧和敬畏;而“回首英雄战斗年”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牺牲的英雄们的深深敬意。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人文关怀。
通过对《与京口诸子重登蒜山春波阁》的分析,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对过往英雄岁月的深情缅怀。徐熊飞通过这首作品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沉的人文情怀,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