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归雁感赋

毕竟家何处,而云北是归。
高城残照下,万里一行飞。
风急毋相乱,沙寒定有依。
畸人方失序,缘汝泪沾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归雁感赋》是诗人李锴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刻思念以及面对自然景象时的情感波动。

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解读《闻归雁感赋》:

  1. 作者背景
  • 李锴,字铁君,号鷹青,辽东铁岭(今属辽宁)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辛未举经学。他的诗歌风格古奥峭削,自辟门径,有《睫巢集》。
  • 作为清代诗人,李锴的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的特点与风貌,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和情感表达。
  1. 诗歌原文
    毕竟是家何处?而云北是归。高城残照下,万里一行飞。风急毋相乱,沙寒定有依。畸人方失序,缘汝泪沾衣。
  2. 诗中意象
  • “家何处”引发了对家园的深深思考,表达了游子的迷茫与无助。
  • “而云北是归”描绘了大雁南迁的景象,也暗示着诗人心中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
  • “高城残照下”则通过高耸的城池和夕阳下的景色,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孤独的氛围。
  • “万里一行飞”展现了大雁在广阔天空中的自由飞翔,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反抗。
  • “风急毋相乱”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坚定信念。
  • “沙寒定有依”则表达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总有值得依靠的东西存在。
  1. 情感表达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通过对大雁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情感。
  • 诗人通过对大雁的观察和感受,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之中,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 艺术特色
  • 《闻归雁感赋》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韵律感。
  • 诗歌的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情感深沉。
  • 通过对大雁、夕阳、沙场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造诣。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李锴个人的抒怀之作,也是清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家乡的美好回忆,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保持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李锴的《闻归雁感赋》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诗,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它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生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