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数百里,渺与故乡隔。
已作江北人,仍看江南月。
彼美居一方,乱后无消息。
共此婵娟明,恨少双飞翼。
愁随落叶添,心共孤鸿灭。
相思复相思,徘徊泪盈臆。
三多镇对月感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多镇对月感怀——徐士怡的乡愁之作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中,《三多镇对月感怀》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由清代诗人徐士怡创作,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月夜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
徐士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月光下的江水、落叶与孤鸿,都成为了他情感表达的载体。”彼美居一方,乱后无消息” 这一句,不仅表达了战乱后的荒凉,也透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月亮这个意象,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心声。
阅读《三多镇对月感怀》,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与挣扎。他的忧愁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增长,正如落叶一般,无声地增添了心中的忧郁。这种情感的叠加,使他的心灵仿佛与孤鸿同飞,却又因缺少双翼而感到无助。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徐士怡没有直接讲述自己的遭遇,而是通过描绘景物来暗示心境的变化。这种含蓄的表达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三多镇对月感怀》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对美好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尊重。徐士怡用他的笔墨,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