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王山

滨江延层青,气象屹汝独。
鼓锐攀松藤,螺盘入云族。
天清叫孤鸿,山虚响群木。
双高罗寒襟,三折尽远目。
秋空标识孤,一峰类釜覆。
崎嵚上上头,恨不栖丛竹。
缘郛行如蚁,细径断来躅。
唯闻隔谷樵,丁丁动岩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育王山》是元代诗人月鲁不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生平:月鲁不花,字彦明,号芝轩,蒙古逊都思氏。他曾任吏部尚书、大都路达鲁花赤等职,并曾因浮海遇倭贼而不幸遇害。他的诗作被蒲庵禅师收录在其文集《來復澹遊集》中。
  2. 诗歌内容:在这首诗中,“育王名刹古流传”,描绘了育王寺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灯火于今几百年”表达了育王寺历经沧桑却依旧辉煌的场景;“舍利有光垂半榻,雨花无数散诸天”则形象地展现了佛教圣地的庄严和神秘氛围。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育王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对宗教圣地的敬畏之情。
  3. 文化背景:育王寺,又称阿育王寺,是中国著名的古刹之一。该寺庙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年间(公元280-290年),由并州人刘萨诃得到阿育王佛骨舍利后建立。至南朝梁武帝时期改名为阿育王亭,省称育王寺,是中国著名古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育王寺的悠久历史紧密相连。

《游育王山》不仅是一首描写育王山美景的诗篇,更是对育王寺深厚历史文化的一次生动展现。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更深入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感受到诗人对宗教圣地的独特情感和敬畏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