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延层青,气象屹汝独。
鼓锐攀松藤,螺盘入云族。
天清叫孤鸿,山虚响群木。
双高罗寒襟,三折尽远目。
秋空标识孤,一峰类釜覆。
崎嵚上上头,恨不栖丛竹。
缘郛行如蚁,细径断来躅。
唯闻隔谷樵,丁丁动岩轴。
【译文】
育王山滨江延绵层层青翠,气象雄伟独自高峙。
鼓锐攀松藤,螺盘入云族,天清叫孤鸿,山虚响群木。
双高罗寒襟,三折尽远目。秋空标识孤,一峰类釜覆。
崎嵚上上头,恨不栖丛竹。缘郛行如蚁,细径断来躅。
唯闻隔谷樵,丁丁动岩轴。
【注释】
育王山:山名。在今浙江省瑞安市北。
青翠:青色和翠绿色。形容草木颜色鲜艳。
独立:独自高耸。
鼓锐:以鼓声激励勇气。
松藤:指松树和藤蔓。这里泛指山中树木。
螺盘:形容山峰的形势像螺壳一样旋转。
孤鸿:一只孤独的雁。这里指山中的鸟鸣声。
天清:天空清明,天气晴朗。叫孤鸿:让孤鸿鸣叫。
山虚:山势虚无缥缈。响群木:回荡在山林间。
双高罗寒襟:两袖高高地飘起。罗寒襟,形容衣衫飘动的样子。
三折尽:山峦曲折,一直延伸到极远的地方,形容山峰连绵不断。
秋空:秋天的天空。标:标志、象征。
釜覆:古代煮饭用的铁锅形状,这里比喻山峰的形状。
崎嵚(qiā qīn): 形容山势高峻险恶。
上上头:最陡峭的顶端。
丛竹:茂密的竹林。这里指山腰以下郁郁葱葱的树林。
缘郛(fū):沿着城墙走。行如蚁:行走得像蚂蚁一样。
来躅(zhú):走过的道路留下的痕迹。
丁丁: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动岩轴:使岩石振动。
【赏析】
《赋育王山》,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作品。此诗描写了育王山的景色和气势,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首句“滨江延层青”,描绘了育王山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它坐落在江边,延绵不断地延伸着青翠的山峦。这里的“青”字不仅形容了山的颜色,也暗示了山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句“气象屹汝独”,则是从整体上勾勒出育王山的雄伟壮观。这里的“屹”字表达了山的高耸入云,显得格外突出。而“独”字则强调了它的与众不同,仿佛是一座孤立无援的山峰,令人敬畏。
第三句“鼓锐攀松藤”,则具体描绘了攀登山峰时的情景。作者用鼓声激励自己的勇气,一步步攀爬着松树和藤蔓,展现出一种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同时,这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景色和气氛。他写道:“螺盘入云族,天清叫孤鸿,山虚响群木。”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形态和周围的环境。其中,“螺盘”形容山峰的形势,仿佛一个螺旋状的东西;“云族”则暗示了云彩缭绕的景象;“孤鸿”则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在空中飞翔的情景。这些描写都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诗人还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增强画面感。例如:“双高罗寒襟,三折尽远目”等句子,都通过描绘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又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山水之中。
最后两句“秋空标识孤,一峰类釜覆”更是将整座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其中,“秋空标识孤”指的是秋天的天空中只有一座山峰矗立在那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而“一峰类釜覆”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状和结构,仿佛一个大锅盖扣在大地上一样。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完整和富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