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月并作秋,妙境清入骨。下彴崩雷转,暗厓古香发。
石危不可磴,木断大可筏,豹声数犬啀,人立一猿突。
泬寥轮已西,倒岩影疏樾。衣色凛飞霜,禁冷坐犹兀。
风寂铃不语,云滃塔忽没。隔洞闻经鱼,孤僧跏奥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填写出诗句中的空缺部分。本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篇山水小品文。全篇以写景为主,通过“冷泉亭坐月”这一典型环境,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感。其中“泉月并作秋,妙境清入骨”一句,用拟人的手法,把泉水和月亮比作秋天,表现了泉、月的幽静。

【答案】

译文:泉水和月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美妙的境界,它使人感到清爽而舒适;泉下的小桥突然崩塌,发出轰鸣之声,仿佛暗礁上古老的香气散发开来。石崖陡峭,无法攀援,树木砍断后做成筏子,豹子发出的几声犬吠,人站立着,猿猴跳出来。天空中星星稀疏,一轮月亮已到西边,倒挂岩壁的影子变得稀薄,枝叶疏落的树影投在地面上。衣服的颜色像飞奔的霜雪一样洁白,寒冷的感觉让人不能坐下。风声寂静,钟声也静悄悄的不响,云层翻滚,佛塔突然消失。隔河听见经鱼的声音,孤零零的和尚坐在石窟里打瞌睡。赏析:苏轼的《冷泉亭记》一文,描写景物,绘色绘声,绘形绘态,形象逼真,生动活泼。作者抓住泉与月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景色显得更加优美动人。全文语言流畅,富有诗意,读起来令人神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