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澎湖厅

满目积沙日影西,周围众岭势高低。
三春花柳寻踪杳,一树云烟与屋齐。
连月风声鸣北牖,终年潮信涨前溪。
迢遥堤岸环如堵,署冷心清絮著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澎湖厅》是清代诗人乌竹芳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勾勒出澎湖厅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乌竹芳(?~?),字筠林,山东博平人,举人出身。他曾任清道光五年署噶玛兰通判,道光十年又任澎湖通判。他的生平事迹虽不多详,但从其文学创作来看,他对台湾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情感。
  1. 作品内容
  • 满目积沙日影西:描述了日落时分,夕阳照射在海边沙地上的景象,给人以时间凝固之感。
  • 周围众岭势高低:描绘了周围的群山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景色。
  • 三春花柳寻踪杳:春天时,岛上花柳茂盛,但在诗人眼中却显得模糊不清,暗示着季节更迭所带来的变换与无常。
  • 一树云烟与屋齐:树木的枝叶如云雾般缭绕,与房屋相仿高矮,展现了岛屿上的自然和谐之美。
  • 连月风声鸣北牖:长月照耀下,风吹过窗户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增添了几分寂静与神秘感。
  • 终年潮信涨前溪:全年潮水不断上涨,前溪的潮水始终未退,表现了大自然的恒久不息。
  • 迢遥堤岸环如堵:远处的堤岸连绵不绝,如同一道屏障,给人一种坚固而遥远的感觉。
  • 署冷心清絮著泥:虽然署中寒冷,但心境清明,思绪如絮般纷乱地缠绕在心头。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精细的自然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优美:乌竹芳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律,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悠长。同时,诗句中的用词也恰到好处,既符合诗歌的整体风格,又能准确传达出诗人的意境。
  1. 历史价值
  • 此诗不仅反映了当时台湾的社会风貌,还体现了乌竹芳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它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研究清代福建、台湾的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题澎湖厅》不仅是乌竹芳的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福建、台湾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对于热爱文学的朋友们来说,深入研究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