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寥阁

高阁层崖上,披云坐翠微。
岚光留佛住,松色挟江飞。
独此饭香屑,寂然生道机。
匆匆又城市,还未著僧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松寥阁》是清代诗人秦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刻的意境,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其历史与文化价值: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高阁层崖上,披云坐翠微。
  • 译文:(我在)高耸的阁楼上,(我)披着云雾坐在翠微之中。
  • 背景:秦瀛,字凌沧或小岘,晚号遂庵,生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卒于道光年间。他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还是一位地方志修撰者。
  1. 作品风格与特点
  • 意境深远:《松寥阁》以描绘自然景观开篇,通过“高阁层崖上,披云坐翠微”两句,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超然物外的氛围。作者利用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超然境界的追求。
  • 含蓄隐晦:在这首诗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而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间接传达自己的感受。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1. 历史与文化价值
  • 反映历史背景:据记载,阮元在嘉庆初年登上镇江焦山时,见到的松寥阁内藏有一尊周宣王时的古鼎,这件文物引起了他的赞叹。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背景,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古代文物的尊重和欣赏。
  • 文化象征意义:松寥阁作为古代建筑的一部分,其本身可能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含义,而《松寥阁》则通过这一场景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人对于精神生活和心灵寄托的重视。

《松寥阁》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