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筑长围几万重,将军匹马独临戎。
天山扫雪兵犹战,青海啼乌帐已空。
拜表泪流秋草上,弯弓弦断夕阳中。
男儿欲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哭襄勤伯鄂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襄勤伯鄂公》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这首诗作以其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袁枚,号简斋,浙江钱塘人,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不仅在诗歌方面有所建树,在散文创作上也颇有成就,尤其以性灵派文学著称。袁枚的生平事迹颇为传奇,他在官场上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晚年却选择了辞官归隐,继续从事诗文创作和学术研究。他的一生充满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中,使得作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个人色彩。
诗歌原文:诗的原文如下:“听筑长围几万重,将军匹马独临戎。天山扫雪兵犹战,青海啼乌帐已空。拜表泪流秋草上,弯弓弦断夕阳中。男儿欲报君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通过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描述战争的惨烈和士兵的悲壮之余,也流露出对国家忠诚的赞美以及对于个人生死观念的坚定。
主题分析:这首诗的主题十分清晰,即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士兵英勇牺牲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的“听筑长围几万重”,“天山扫雪兵犹战”,以及“青海啼乌帐已空”等诗句,都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战争场面,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国家的衰微。而“拜表泪流秋草上,弯弓弦断夕阳中”则展现了士兵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哭襄勤伯鄂公》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光辉。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