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 春日怀七姑母

又恹恹,过了清明时节。忆西园、杏花落后,昔年于此曾别。见无情、绣帆挂也,到黄昏、断泪凝睫。万种离愁,飞鸿难寄,拟携罗袖,剪灯细说。恨当日、旧栽杨柳,飞絮已如雪。长条尽、何时待得,玉腕轻折。
几多遍柔肠宛转,隔云山万千叠。步香闺、一钩罗袜,梦里行来也生怯。刬地相逢,碧纱窗外,无端啼断数声鴂。乍惊起、画帘垂地,何处更寻觅。檐铃响,红雨飘愁,再没休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多丽·春日怀七姑母》是清代诗人庄盘珠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从作品背景、原文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作品背景
  • 庄盘珠字莲佩,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他还有《秋水轩词》,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庄盘珠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文人墨客的创作活动尤为活跃,词作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被广泛使用和推崇。庄盘珠的词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 《多丽·春日怀七姑母》创作于清乾隆年间。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亲人共度时光的回忆以及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1. 原文内容
  • 又恹恹,过了清明时节。忆西园、杏花落后,昔年于此曾别。见无情、绣帆挂也,到黄昏、断泪凝睫。万种离愁,飞鸿难寄,拟携罗袖,剪灯细说。恨当日、旧栽杨柳,飞絮已如雪。长条尽、何时待得,玉腕轻折。几多遍柔肠宛转,隔云山万千叠。步香闺、一钩罗袜,梦里行来也生怯。刬地相逢,碧纱窗外,无端啼断数声鴃。乍惊起、画帘垂地,何处更寻觅。檐铃响,红雨飘愁,再没休歇。
  •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从过清明节开始的淡淡忧伤,到西园杏花落时的深深怀念,再到夜晚的孤独和泪水凝睫,诗人的情绪层层递进,直至结尾的无奈与绝望。全诗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优美而富有画面感,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1. 艺术特色
  • 在艺术表现上,《多丽·春日怀七姑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动态描写,如“杏花落后”、“飞絮已如雪”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在结构上,该词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这种形式简洁明快,易于表达复杂的感情。诗的每一句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的变化。
  1. 创作背景
  • 在创作背景方面,《多丽·春日怀七姑母》反映了作者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环境。作为清朝的文人,庄盘珠的生活可能受到了严格的社会规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词往往蕴含了对时代风貌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

《多丽·春日怀七姑母》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也是清代文人社会生活和文化心态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从而对古典文学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关推荐